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和哈克特協會的最新全球港口追蹤報告,美國主要集裝箱港口的進口預計將在整個春季保持高位,但今年夏天可能會出現同比下降。
目前的關稅形勢繼續影響進口量和戰略。
NRF負責供應鏈和海關政策的副總裁喬納森•戈爾德(Jonathan Gold)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零售商正繼續在關稅上漲之前將盡可能多的商品運進美國。”
雖然近期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的關稅調整預計不會直接影響港口吞吐量,但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新關稅仍是一個重大擔憂。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已經從10%增加到20%,并有可能從4月份開始征收額外的互惠關稅。
根據最新的CNBC/NRF零售監測,由于嚴酷的冬季天氣和對關稅的擔憂,2月份零售支出月度下降,但隨著經濟保持強勁,零售支出繼續同比增長。
根據retail Monitor的數據,2月份不包括汽車和汽油在內的零售總額經季節調整后環比下降0.22%,但未經調整后同比增長3.38%。相比之下,1月份的同比降幅為1.07%,同比增幅為5.44%。
戈爾德強調,關稅最終會影響美國消費者,他說:“關稅是對進口商品征收的稅,最終由消費者支付,而不是外國,只要關稅到位,美國家庭就會支付更多。”他指出,雖然零售商正在努力使供應鏈多樣化,但這種變化不可能立即發生。
更復雜的是,美國提議對中國船只每次停靠收取高達150萬美元的港口費。Hackett Associates創始人本·哈克特(Ben Hackett)在新聞稿中表示,鑒于全球集裝箱船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制造的,這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上升。
哈克特預測,這樣的收費可能會改變航運模式,航運公司可能會使用更大的船只,并在主要港口合并停靠,而不是在較小的港口停靠多次。雖然港口在2024年最后一個季度沒有出現重大問題,但這些潛在的變化可能會給美國最大門戶的供應鏈帶來額外壓力,并對較小的樞紐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