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25 年的臨近,托運人繼續推動跨太平洋集裝箱運價上漲,而且可能還會出現更多上漲。
盡管進口商為了規避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而提前裝載,幫助美國門戶網站在 11 月份創下了創紀錄的交易量,但由于未來幾周出現的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因素,預計價格不會大幅下跌。
根據分析師 Freightos 波羅的海指數截至 12 月 27 日的一周,從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港口的集裝箱運價上漲 8%,至每 40 英尺當量 4825 美元。亞洲-美國東海岸價格上漲 3%,至每 40 英尺6116 美元。
“截至今年年底,亞洲出發的海運費率總體呈小幅上漲趨勢,但隨著農歷新年的臨近以及[海運承運人]宣布的跨太平洋航線一月份的一系列綜合費率上漲 (GRI),這些航線上的集裝箱價格可能會上漲。 Freightos 研究主管 Judah Levine 在每周更新中表示,從 2025 年開始將面臨上漲壓力。 “從 2 月晚些時候開始,需求季節性下降應該會導致亞洲以外航線的運價有所下降,盡管紅海改道將使運價保持在遠高于長期平均水平的水平,就像到 2024 年一樣。”
這些改道發生之際,船只運營商試圖避免駐扎也門的胡塞武裝襲擊紅海商船。曾經使用蘇伊士運河連接亞洲港口與歐洲、地中海和美國目的地的海運服務現在繞非洲之角航行更長、更昂貴的航程。
亞洲工廠因農歷新年而關閉,農歷新年從 1 月 29 日開始一直持續到 2 月 12 日。
萊文說:“農歷新年前的需求將與每年這個時候進入美國的數量高于正常水平相結合。” “農歷新年后的貨量下降可能也不會比平時那么明顯,因為許多美國托運人繼續在預期的關稅上調之前提前發貨。”
長灘和洛杉磯港口 11 月份創紀錄的吞吐量反映了這一增長。
但萊文表示,自2017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有所下降,以至于墨西哥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市場的最大出口國。
“與此同時,中國對墨西哥的投資和貿易激增。由于墨西哥關稅通常低于美國關稅,USMCA(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定促進了墨西哥和美國之間的低壁壘貿易,而 IMMEX 計劃(制造業、加工廠和出口服務業)允許許多進口產品運往墨西哥為了讓美國免稅進入墨西哥,許多中國進口商品抵達墨西哥,作為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
中國一直積極在墨西哥建設港口設施和配送中心,以幫助運往美國的貨物進行近岸運輸。但萊文指出,為了回應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上周簽署了一項法案,立即將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服裝關稅提高至高達35%。
Levine 表示:“該法案還將基本上關閉 IMMEX 對某些類別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開放,這對依賴這些方法來減少美國關稅風險的進口商構成了挑戰,其中包括對 INMEX 對其決定至關重要的電子商務賣家通過墨西哥進口。”
他補充說,一月份,墨西哥還將開始對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進口實施更嚴格的報告要求。
在跨大西洋航線上,Freightos 指數顯示,亞洲至北歐的集裝箱運價上漲了 4%,至每 FEU 5155 美元。亞洲-地中海航線價格下跌 4%,至每 FEU 5471 美元。
Levine 表示:“相對于去年的運量強勁,加上紅海導致的運力減少,使 2024 年跨大西洋集裝箱運價保持在 2023 年虧損低點之上,自 10 月份以來,價格約為每 FEU 2500 美元。
Levine 稱,截至 12 月 27 日的一周,運價下降了 10%,而且承運商宣布征收 1 月份航線中斷附加費,以應對國際碼頭工人協會可能在月中對東海岸港口舉行的罷工。
萊文總結道:“長期罷工將導致擁堵和中斷,這可能會給一月份的東海岸車道帶來額外的上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