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顯示,經濟限制繼續對航空業需求造成影響,1月份是航空貨運量連續第11個月下降。
該行業組織表示,以貨運噸公里(CTKs)衡量的全球需求同比下降14.9%。
與此同時,在腹部運力回升的推動下,1月份的總運力(以可用CTK計算)比2022年1月增長了3.9%。
此外,CLIVE Data Services最近表示,全球航空貨運能力在2月份連續第11個月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11%。
波羅的海交易所航空運價指數(BAI)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航空運價繼續呈螺旋式下降,但仍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這是自2022年10月以來運力首次同比增長,突顯了航空貨運業具有挑戰性的經營狀況。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干事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表示:“1月份貨運需求下降14.9%,運力增長3.9%,2023年開始時的商業環境充滿挑戰。”
伴隨而來的是持續的不確定性,包括烏克蘭戰爭、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短缺。但對航空貨運持謹慎樂觀態度是有充分理由的。產量仍高于大流行前。
“中國從零冠肺炎政策的轉變速度比預期快得多,正在穩定這個航空貨運最大貨源市場的生產狀況。隨著企業增加與中國的往來,這將帶來急需的需求提振。”
在世界范圍內,拉丁美洲是貨運量增長的唯一地區。
拉丁美洲航空公司報告稱,2023年1月的貨運量比2022年1月增長4.6%,盡管運力比2022年同月增長了34.4%。
歐洲航空公司在所有地區中表現最差,2023年1月貨運量同比下降20.4%,亞太航空公司1月航空貨運量同比下降19%。
與2022年1月相比,非洲航空公司2023年1月的貨運量下降了9.5%,但這比2022年12月有所改善。產能也比2022年1月的水平低1.8%。
與2022年同期相比,北美航空公司2023年1月的貨運量下降了8.7%,中東航空公司1月的貨運量同比下降了11.8%。
然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指出,盡管12月份全球貨物貿易下降了3%,但制造業出口活動卻有所增加。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1月份,作為貨物需求領先指標的制造業PMI中的全球新出口訂單部分自2022年10月以來首次上升。”
“對于主要經濟體來說,新的出口訂單正在增長,而在中國和美國,PMI水平接近關鍵的50,這表明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對制成品的需求正在企穩。”
數據提供商TAC Index最近強調的另一個積極觀點是,航空貨運市場可能正在出現復蘇的初步跡象,這可能是由中國工廠恢復生產所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