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長328米、寬57米的“第五摩卡”輪靠上太倉武港卸船碼頭。這是自今年3月突破船長超300米的貨輪進江作業限制以來,太倉武港接卸的第8艘“超長”貨輪。這些貨輪累計為客戶節約了超過200萬元的綜合物流成本,并為碼頭增加了超20萬噸的接卸量,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推動作業船舶大型化和深水化,一直是太倉武港提質增效、提升碼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之一。去年,太倉武港充分利用長江深水航道效能,實現了12.3米吃水貨輪的常態化靠泊作業,也為該公司探索船長超300米貨輪進江作業的可行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與口岸單位密切合作,太倉武港發揮自身碼頭等級優勢,多次研討并制定完善的靠離泊及裝卸方案,深入探討船長超300米貨輪靠泊各環節上的安全保障措施,安排專員對靠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全面排查清障,并于3月底成功完成了船長324.99米,載重噸26.3萬噸的“智達”輪接卸作業。
相同吃水深度12.3米的貨輪,船長增至320米后,單航次可增加約3萬噸載貨,可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30萬元。此次靠泊的“第五摩卡”輪,在經過35.5小時的接卸作業后順利離泊,實現在泊船時效率每小時4314噸,效率已達江內碼頭領先水平。
近年來,太倉武港以“小切口”推動“大突破”,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展現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持續創新、穩步前行的決心與實力。超300米貨輪靠泊的突破,不僅優化了碼頭的產能,還為客戶提供了更高效、更經濟的物流解決方案,也為港口的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賽道”。接下來,太倉武港還將充分釋放深水航道效能,為更多超大型船舶到港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