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港口吞吐量數據反映了各種意外事件造成的破壞,這些事件擾亂了供應鏈,導致全球主要碼頭擁堵,增加了航運公司的收入,并使托運人對類似的危機保持警惕。
破壞性事件,包括烏克蘭和中東的流行病和戰爭,更不用說蘇伊士被封鎖和影響巴拿馬運河的干旱導致供應鏈有時混亂和不穩定。
這場動蕩對該行業構成了重大挑戰,這一點在Alphaliner本周發布的最新港口吞吐量數據中得到了反映,該數據顯示了托運人提前裝載旺季貨物的影響。
德魯里航運咨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港口和碼頭高級分析師埃莉諾•哈德蘭(Eleanor Hadland)表示,自2008年貨幣危機以來,航運業經歷了“過山車”,但過去5年的波動尤為劇烈。
由于這些變化,托運人試圖減輕最近一次重大供應鏈中斷的最壞影響,并先發制人,以防下一次事件發生,即美國東海岸可能發生的罷工,如果在該日期之前沒有達成新合同,罷工將于10月1日開始。
中東戰爭導致的紅海改道造成了目前的混亂,貨物在非洲角周圍改道,吸收了大量過剩的運力,提高了運費,并最初造成了擁堵。
"運輸貨物就像自由流動的水:它總是希望沿著阻力最小的路徑流動," Dynamar分析師Darron Wadey表示,這在上半年得到了反映全球各地碼頭的貨運量都在變化。
排名前八的港口中有六個是中國港口,新加坡排名第二,釜山排名第七,上半年吞吐量增幅在廣州的4.4%和深圳的14.9%之間。
然而,哈德蘭警告說:“德魯里在上半年表現強勁的背景下,已經上調了2024年全球吞吐量預測,但我們最新預測的4.7%必須在兩年港口吞吐量相對平穩增長(即2022年0.5%和2023年0.3%)的背景下才能看到。”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2-3%的增長范圍是新常態,但作為
一旦有什么事情發生,預測就會改變。”德魯里補充說,必須在這種“基數效應”的背景下看待同比增長,他預計2025年的增長將放緩,預測為更為溫和的2.6%。
在某種程度上,哈德蘭認為,由于東部的工業行動威脅,美國西海岸港口已經看到一些貨物返回,但一些“防御性托運人”,當加州碼頭工人談判新合同時,他們將貨物轉移到東海岸,現在又回到西海岸,以避免可能的東海岸中斷。
與此同時,在亞歐貿易中,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Colombo)成為了航空公司改道的重要受益者,該港口本身在2022年和2023年遭受了政治和經濟動蕩的打擊,今年上半年錄得12.5%的利潤。
他說:“我們預計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后會出現一些業務量損失,但這取決于時間。科倫坡幾年來一直在接近滿負荷運行,但新設備/擴建東
集裝箱碼頭(由SLPA運營)和西部集裝箱碼頭(Adani-Keells合資)的建設將提供重要的新深水運力,有助于確保產量。”
迪拜和蒙德拉也受益于紅海危機,在港口排行榜前30名中都上升了兩個名次,分別排在第10位和第24位。
談到這三個樞紐,Wadey說:“航空公司不必在好望角周圍建立新的昂貴的服務來彌補失去的連通性,而是將中東/印度次大陸-歐洲的貨物轉運到區域樞紐港口,然后轉運到現有的途經歐洲的洲際服務,這同樣容易。“這三個港口主要是樞紐,這并非巧合。”
德魯里表示,蒙德拉港口第一季度的吞吐量增長了11%,這是印度蓬勃發展的結果
而不是中東危機的影響。
哈德蘭表示:“預計蘇伊士運河的重新開放將進一步提高蒙德拉的吞吐量,因為通往主要市場的通道有所改善。”杰貝阿里的處境更具挑戰性,與蒙德拉的問題類似,通往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航線也有所增加,“但對杰貝阿里吞吐量的更大威脅是達飛輪船在哈利法港的新碼頭將于2025年開業。”
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行后,地中海港口需要重新調整。
兩位分析師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