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記者從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獲悉,湖北黃石市以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引擎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步伐更加矯健。黃石新港貨物吞吐能力超過億噸,已經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單體港,正謀劃建設全國礦產品儲運基地。
黃石是湖北省長江沿岸最早的開放城市和一類開放口岸之一,有湖北長江沿岸最佳的深水良港條件。近年來,黃石市嚴格對標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與沿海港口開展戰略對接,堅持以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目標,大力推進黃石新港“億噸大港”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建成長江中游首條多式聯運示范線路,極大提升了交通轉換的效率和能級;積極鼓勵航運企業開通日本、韓國等地近洋國際直航航線,與舟山港等國家級重點港口合作,打通了“江海直達+鐵水聯運”等通道,實現了鐵路“門到港、門到企”,黃石新港正在由長江中游重要的運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轉變。同時,黃石市正在加快建設對接武漢新城和花湖機場的“三條快速路”,著力構建高速公路、快速路、普通公路暢通銜接的現代化路網體系,實現城區20分鐘到花湖機場、縣域1個小時到武漢,進一步發揮黃石公路港、鐵路港、長江水運港和空港“四港聯動”的優勢,有力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產業集聚發展。
“貨物由沿海港口通過長江到達黃石轉運到川渝地區,如果使用黃石鐵水聯運新通道,與全程水路運輸相比,運輸距離減少170公里,時間縮短130小時,效率提升36.1%;與全程鐵路運輸相比,運輸成本減少1187元/標箱,下降14.13%,鐵路運輸和水運優勢在黃石形成了組合集成效應。”黃石市委副書記、市長吳之凌表示。
此外,黃石新港與沿海舟山港、洋山港等港口通過戰略合作,形成了“江海直達”有效聯動的模式,可以更加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下一步,黃石市將持續放大“四港聯動、多式聯運”優勢,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等開放平臺能級,充分發揮綜保區對外開放作用,積極打造全國礦產品儲運基地和區域性工業共享平臺,推動以港建樞、以樞促產、以產興城,加快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建設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