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主要發起者、推動者和重要建設者,主動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將新時代新重慶現代化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久久為功,一體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高水平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大通道,忠實踐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國家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和戰略任務。
重慶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核心支撐,充分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優勢,織密織牢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重慶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國家綜合物流樞紐、最大的“鐵公水”樞紐港——重慶物流集團旗下的果園港的諸多獨特的綜合優勢,不斷放大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功能,形成疊加放大倍增效應。目前開放的果園港已實現東西南北“四向通道”“水公鐵空”四式聯運貫通發運,向東經長江經濟帶可達太平洋,聯通“海上絲綢之路”,向西通過中歐班列可達中亞、歐洲等區域,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印度洋,向北通過中蒙俄經濟走廊聯通蒙古、俄羅斯等國,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門戶和長江上游聯通世界的“中轉站”,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實現無縫銜接。重慶高水平扎實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現通江達海,真正把“出海口”搬到企業“家門口”,進一步降低制造業成本,為社會企業降本增效,讓“中國造”產品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為沿線省區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新動能新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成渝雙城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地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盟、融入全球,更好地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助力賦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把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成為全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形成重慶最具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據重慶市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消息,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為135.2,較2021年的122.6、2020年的102.0,分別增長10.3%和32.5%,西部陸海新通道惠及沿線119個國家(地區),共享中國大市場紅利,同比增長11.2%,發送貨物75.6萬標箱(TEU),同比增長18.5%;開行中歐班列(成渝)超過5000列,占全國開行總量的近30%,運輸線路覆蓋40多個國家100個節點城市,開行量和運輸貨值均居全國首位;渝滿俄班列開行2000列,較上年增長91%;中老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渝實際投資2.73億美元,增長6.7%;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0.86億美元,增長21.4%。目前,經貿合作拓展至160多個國家、500余個城市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