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型船舶業務正在經歷本世紀20年代全球貿易中所有航運業的一些最大變化。
除了西非向中國出口鋁土礦(很快還將是鐵礦石)的增長之外,好望角船東還不得不應對蒙古和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增長,這將大幅削減干散貨船的噸英里運力。
希臘的exclusiv Shipbrokers在最近的市場更新中指出:“蒙古鐵路運輸供應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加上俄羅斯進口的增加,正在重塑貿易流,并對海運運費施加下行壓力。
“中國、蒙古和俄羅斯之間蓬勃發展的煤炭貿易可能會重塑干散貨航運格局,”Xclusiv表示。他表示,蒙古煤炭產量的迅速擴張,加上對鐵路基礎設施的重大投資,正在將大量煤炭從海運轉移到海運。Xclusiv表示,由于航運距離較短,俄羅斯煤炭進口的增加將進一步削弱對好望角型船舶的需求,從而加劇了這一趨勢。
英國航運咨詢公司德魯里(Drewry)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由于兩國之間的鐵路網將于2023年開通,另外兩個鐵路網正在建設中,預計蒙古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將出現巨大的潛在增長。”
德魯里聲稱:“蒙古陸路貿易的擴張,以及從澳大利亞進口的不溫不火,將抑制航運需求。”他表示,中國從蒙古進口的煉焦煤一直在“暴漲”。
2023年,蒙古的煉焦煤產量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其中90%以上的產量運往中國。
此外,據德魯里稱,中國從鄰國俄羅斯的海運煉焦煤進口一直在加強,2022年和2023年分別增長97%和24%。
在禁令解除后,中國從澳大利亞的進口仍然“低迷”,德魯里預測,澳大利亞今年對中國的出口不可能恢復到禁令實施前的水平。
據德魯里估計,從澳大利亞到俄羅斯的每一噸煤,每噸英里的需求可能會減少62%。
德魯里聲稱,中國向從蒙古鐵路進口煤炭的戰略轉變,以及對俄羅斯煤炭依賴的增加,標志著干散貨航運的一個“變革時刻”。
“新的鐵路網和中國在蒙古的大筆投資,標志著中國將果斷擺脫海運貿易,大幅減少對長途運輸的需求。由于中國鋼鐵企業面臨利潤微薄和國內需求疲軟的局面,對距離更近、成本效益更高的資源的偏好將繼續重塑貿易動態。”
CICC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由于價格和相對質量看好蒙古煤炭的前景。
“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煤炭行業采取更嚴格的安全措施,以及中國主要產煤地區的煤炭產量下降,蒙古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煤炭供應國。我們認為,下游客戶將更有動力購買蒙古煤炭,從而導致中國進口蒙古煤炭的增長。”
希臘URSA船舶經紀公司的研究員Dionysios Tsilioris告訴Splash:“中國正在進入海運動力煤進口和總體使用的穩定時期。在此之前,隨著水電反彈和國內生產改造,2024年上半年表現非常強勁,預計今年中國動力煤進口總量將達到去年的創紀錄水平,或略低于去年。”
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陸上旅游的炒作。
例如,意大利經紀商Banchero Costa的研究主管拉爾夫•萊什欽斯基(Ralph Leszczynski)對Splash表示,蒙古或俄羅斯的煤炭無法直接與澳大利亞或印尼競爭,因為它們的物流完全不同。相反,北亞增加的產量可能會與中國國內的產量競爭或增加,中國國內的產量也主要來自中國北部靠近蒙古邊境的地區,如內蒙古和山西。
Leszczynski指出,上半年陸路運輸煤炭進口量約占中國煤炭進口總量的五分之一,陸路和海運進口的增長速度相同。
"陸路煤炭進口正在增加,但速度與海運煤炭進口差不多," Leszczynski表示。他指出,總體而言,今年是中國煤炭進口異常積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