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集裝箱現貨價格持續下跌。自年初以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整體下跌了47%,這一跌幅令人矚目。根據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Drewry)的數據,亞洲至北歐、亞洲至地中海,以及跨太平洋至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運價,目前均低于2024年的任何節點。
運價的持續走低,背后是貨量需求的疲軟。航運數據分析機構Linerlytica發布的周報數據顯示,在四大主要貿易航線中,有三條集裝箱船利用率已降至90%以下。然而,在貨運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全球海運市場卻呈現出“貨少船貴”的罕見態勢。Linerlytica分析表示,集裝箱船舶租賃價格逆勢飆升,租船費率與運價的比率突破289%,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這一異常現象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不僅加大了班輪公司的資金和運營壓力,還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各參與方如港口、貨代等都受到波及,面臨諸多挑戰。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整個行業需要共同應對挑戰,尋求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船舶價格飆升
2024年,國際集運市場在需求強勁、供給緊張的雙重利好支撐下,運價大幅回暖,集裝箱租賃價格也隨之上漲。
定期租船收益指數在2024年同比上漲約50%,至7月中旬達到182點,是2023年12月中旬水平的3倍,并在下半年基本維持漲幅。具體來看,1700TEU的支線船租金增長41.2%,達到18463美元/天;4400TEU的巴拿馬型船租金增長90.2%,達到40452美元/天;9000TEU的新巴拿馬型船租金增長45.0%,達到75512美元/天。
此外,2024年集裝箱船買賣交易市場活躍,全年總交易量達到100萬TEU,為歷史第三高的年度交易總量,在市場持續活躍的推動下,二手船舶資產價值同比上漲40%。
進入2025年后,集裝箱船舶租賃市場行情依然穩中向好,各船型租金均出現了較大的漲幅。據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統計,2025年1月,2750TEU、4400TEU、6800TEU、9000TEU船舶租金較2024年12月分別上漲1.4%、0.4%、2.6%、3.9%;2月份,2750TEU、4250TEU、6500TEU、9000TEU船舶租金較1月分別上漲0.1%、0.4%、0.8%、1.0%。
市場活躍度方面,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表示,當前集裝箱船舶租賃市場依舊活躍,有多筆租船交易達成,還有多項談判正在進行。目前,尚無明顯跡象表明市場交易會放緩步伐。
從船型來看,漢堡和不萊梅船舶經紀人協會(VHBS)報告稱,1700TEU船型市場最為活躍,當下大部分交易都集中在這一船型。VHBS表示,該船型在大西洋市場表現最為搶眼,即使是設計不太復雜的船舶,也能達成兩年期的租約。
從區域來看,VHBS表示,春節過后,亞洲市場迎頭趕上,租船人競相“爭搶”船舶。此外,1100TEU支線船市場也異常活躍,尤其是在歐洲和加勒比海航線。VHBS預計,短期內市場將保持平穩上升態勢,未來將取決于地緣政治局勢和宏觀經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馬士基將巴拿馬型船的租船交易延長38個月,其中4298TEU的“巴爾的摩之星”輪,日租金為35500美元。支線船方面,金星航運(GSL)將2800TEU的“卡蘭德拉”輪租期延長至27個月,日租金為27000美元;迪拜環球港務集團(DP World)旗下的支線船公司Unifeeder將2000TEU的“地中海之星”輪租期延長一年,日租金為25000美元;以星航運以每天23250美元的租金租用1700TEU的“圣約翰”輪22個月;達飛則以每天18750美元續租兩年1209TEU的“莉拉?哈倫”輪。
在租賃價格一路飆升的同時,即期運價卻持續疲軟。自2025年年初以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總體下跌了47%。德路里數據顯示,亞洲至北歐、亞洲至地中海、跨太平洋至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運價全面下跌,目前均低于2024年年初水平。然而,與運價下跌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租船費率卻在這一時期逆勢上漲,展現出與運價截然不同的市場動態。
多因素推高租金
運價與租船價格背離的現象,是市場供需的變化、外部因素的影響、行業內部的競爭以及特殊因素的綜合作用。
運價方面,克拉克森曾在一份周報中分析認為,即期運價持續疲軟的背后是春節后貨量低于往常,聯盟重組導致集運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以及美國及其貿易伙伴持續發布的一系列關稅公告帶來的普遍不確定性,使得貿易商采取了觀望態度,進一步導致貨運需求的減少。同時,大量新船投入使用,運力供給上升,而需求未同步增長,供需失衡,運價下跌。
租船價格上漲的背后,同樣具有多種因素。紅海危機導致船舶繞行好望角,這不僅增加運輸成本和時間,也使得船東為應對風險,愿意支付更高租金來確保船舶安全運營,這推動了租金的上漲。此外,美國及其貿易伙伴持續發布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促使航運公司提前布局,調整航線和運力配置,這種策略性的調整增加了對船舶租賃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推高了租金。
值得注意的是,租賃市場特殊性也不容忽視,3000TEU以上的船舶租金高且大部分提前續約,這導致市場上可租船舶數量減少,而小型船舶租金彈性大,需求相對穩定,使得租金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船東對市場前景有不同預期,也影響著集裝箱船舶租賃市場的動態。一部分船東預期運價會反彈,采取觀望態度,控制運力投放,而另一部分船東則通過提高租金來彌補潛在風險和獲取更高收益。
這種背離現象不僅反映了集運市場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也對航運公司的經營決策和市場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Linerlytica也警告稱,如果貨運需求未能反彈以推動運價回升,租船市場可能很快就會面臨調整。目前,租箱市場已經有了顯著變化。
近期,在中美航線上,40尺適貨高集裝箱的單程租箱費出現顯著下降。截至3月17日,上海至紐約的租箱費跌至547美元,相比2月份的720美元下降24%,上海至洛杉磯航線也呈現相同趨勢,這表明調運集裝箱的需求正在下降。
從長期來看,業界普遍認為,集運市場的這種“貨少船貴”現象難以持續。一旦供需關系得到調整,或者外部不利因素緩解,市場有望逐漸恢復平衡,租賃價格和即期運價之間的差距可能會縮小。
成本控制是關鍵
航運研究機構Sea Intelligence最新預測顯示,全球集運行業今年利潤或將驟降逾80%,從2024年的歷史高位600億美元(息稅前利潤,EBIT)跌至不足100億美元。這一斷崖式下滑的背后,是運價持續走低、美國關稅政策沖擊及紅海危機余波等多重壓力疊加的結果。
馬士基在2024年財報中表達了對2025年謹慎的態度,預計2025年利潤可能在0至30億美元之間,具體取決于紅海航道能否在年中或年底恢復通行。該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65億美元EBIT,這是其歷史上的第三高利潤,然而,馬士基強調,2025年盈虧分水嶺完全取決于中東局勢的發展。此外,該公司預測,2025年全球集裝箱貨量增速僅4%,行業將進入一個成本控制與精細化運營的新階段。
在這一行業新階段,船舶租賃價格的攀升與運價持續走低的背離,成為船公司面臨的又一大挑戰。分析人士表示,如何在政策波動與地緣風險中維持韌性,將成為班輪公司的生存關鍵。
面對這樣的局面,航運公司必須積極主動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應對這些錯綜復雜的挑戰,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持其盈利能力,鞏固并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航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運力和優化航線布局來應對。取消航次有助于減少市場上的運力過剩,維持供需平衡,從而穩定運價;優化航線規劃和船舶調度能夠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避開高風險區域,選擇更安全的航線,以降低風險和成本。
其次,航運公司應保持靈活的定價策略,在簽訂長期協議時保持謹慎,避免過早鎖定長期協議,以保持在市場波動中的靈活性。再者,航運公司還應關注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利用智能航運系統和區塊鏈技術等手段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并增強貨物追蹤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最后,拓展新興市場也是重要的應對策略之一,特別是關注區域內貿易的增長機會,如亞洲區域內及新興國際市場的貿易需求,這些地區可能成為未來的貿易增長主要驅動力。
此外,風險管理也不可忽視,通過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鎖定燃油成本,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加強與合作伙伴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市場變化。
總之,通過調整運力、優化航線、靈活定價、技術創新、拓展市場和加強風險管理等措施,航運公司應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尋求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