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海危機持續升級全球航運和貿易受到的沖擊也不斷擴大。
在紅海危機發生之前每年約有24000艘船只穿越蘇伊士運河占全球海上貿易的12%。但由于胡塞武裝近期持續襲擊經由紅海的商業船只大部分船只改道好望角行駛。
據統計近兩個多月來已經有至少2300艘船只被迫繞道以避開胡塞武裝分子的襲擊。這導致往來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航行時間增加10至15天、
盡管資本市場對于能源行業受到的影響高度關注但事實上零售和汽車行業可能才是受到沖擊最為明顯兩大行業。
對許多零售和汽車公司(尤其是歐洲公司)來說紅海危機不僅意味著運輸周期拉長、運輸成本飆升還意味著供應鏈穩定性受到沖擊。這迫使分析師們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些公司的盈利前景。
不過另一方面航運業和保險業可能會因紅海危機而受益因為運費和保費已經在近期飆升。
運輸及保險或成最大贏家
在這場紅海危機中航運企業可能會是最大的贏家——隨著一些航線的集裝箱運價飆升數倍MSCI歐洲運輸指數的盈利預期在短短兩周內上漲了7%。
如果未來集裝箱運輸成本持續飆升可能會將上漲壓力傳導至產業鏈下游加劇英國和歐元區的總體通脹。但另一方面這對于全球的航運公司來說卻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德國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在美國上市的以星航運(ZIM)和日本最大海運公司商船三井株式會社等預計都將從中獲利。
隨著紅海危機持續發酵馬士基已經近期收獲了大量華爾街的青睞。美國銀行最近將馬士基2024年的盈利預期提高了一倍而高盛集團則認為該公司自由現金流預計大幅增加可能將有更大能力向股東返還資本。
此外保險公司也將從中受益因為投保企業愿意付出更高的運輸保費——某些航線的保費甚至足足提高了10倍。
除了海運公司航空公司也能從中獲利。伯恩斯坦分析師弗農(David Vernon)近期預計紅海危機將助推不少海運客戶被迫轉向空運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等的盈利都將得到提振。
“航空貨運絕對是贏家”弗農認為美國聯邦快遞公司、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和DHL集團等都是潛在的受益者。
零售企業受到巨大沖擊
在紅海危機的影響下零售行業供應鏈遭受到巨大沖擊。
近期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co)、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 Group Plc)和Next Plc都對消費者提示了商品漲價的風險。
英國時尚和家居產品零售巨頭Next是受紅海危機沖擊最強的零售商之一因為該公司大部分的產品生產線都在亞洲此前一直非常依賴通過紅海航線將產品從亞洲運到歐洲。
此外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Richard Chamberlain表示英國快時尚品牌Primark和瑞典快時尚品牌H&M預計將遭受沖擊因為這兩家公司都高度依賴海運;相比之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受到的沖擊可能相對較小因為其主要從周邊國家采購貨源。
知名投行Bryan Garnier & Co.還提到法國家具零售商Maisons du Monde SA也處境危險因為該公司75%的產品來源于亞洲而且其中90%通過海運。
伯恩斯坦提到假如紅海危機持續導致航線長期中斷耐克公司、阿迪達斯公司和范思哲母公司Capri等全球品牌都難逃沖擊。
而且對于零售巨頭們來說當前面臨的困境還有一個棘手的點:在當下全球經濟疲弱、消費不振的背景下它們將難以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公司分析師弗里姆•卡里爾(Frédérique Carrier)表示:“企業可能不得不獨自承擔這些(成本壓力)這將壓縮利潤率。”
Lazard Freres Gestion主管布雷尼耶(Thomas Brenier)表示將避開投資零售股因為該行業“可能會受到缺乏產品銷售的影響”。他預測:“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一兩個月你肯定會看到一些與此相關的盈利預警。”
汽車巨頭已經被迫停產
在紅海危機的影響下特斯拉在德國的工廠已經計劃停產兩周原因是發貨延遲;瑞典的沃爾沃汽車公司也宣布其比利時工廠停產三天。
盡管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和沃爾沃汽車只是唯二宣布停產的汽車制造商但摩根士丹利預計假如航線中斷持續全球各大車企輕型汽車的生產穩定性可能都將受到威脅。
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華爾街分析師對全球汽車制造商盈利的普遍預期下降了5%。
然而大多數人認為紅海危機對汽車行業所帶來的沖擊不會比此前的新冠疫情更大。
美國銀行分析師約翰·墨菲(John Murphy)在報告中寫到:“燃料成本、租金成本和運費成本的提高都將對公司的損利產生負面影響但即便如此運輸成本仍然比新冠疫情期間低約57%。”
Lazard Freres Gestion的主管布雷尼耶近期已經削減了對汽車股的敞口認為汽車業"因其復雜而緊張的供應鏈是最先受到沖擊的行業之一"。
能源行業影響尚不明顯
今年以來從市場行情上來看紅海沖突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尚不明顯。
截至發稿倫敦布倫特基準原油價格仍未突破一個月前的前高約為80美元/桶;美國基準WTI原油價格也仍然徘徊在75美元/桶左右的水平比去年10月的階段前高85美元/桶有較大差距。
隨著美國、伊朗、加拿大等主要產油國正在不斷增產同時全球的原油需求近期走弱多重因素對沖了紅海沖突帶來的影響。
但分析師警告如果長期沖突導致原油供應短缺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近期穿越紅海南端曼德海峽的油輪數量正在減少。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月19日運輸原油或燃油等石油產品的船舶數量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