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作為中轉港的地位持續下降。香港運輸及物流局12月20日發表《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提出4大方向以增強競爭力分別是一、增強港口競爭力——船、貨、地;二、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擴大本地海運網絡;三、加強宣傳香港海運品牌吸引及培育海運人才;四、強化香港海運港口局的支援。《綱領》還提出多項香港港口的弱點包括價格競爭困難、港口綠色措施推行緩慢、港口未完全自動化以及面臨人手不足等多個問題。為改善問題香港政府提出10個策略及32項建議行動。
今年2月香港政府提出展開此行動綱領目標提升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發展潛力。港口發展專員暨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介紹行動綱領的重點她表示海運及港口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一環其經濟貢獻占本地生產總值的4.1%即1118億港元及總就業人數的2.1%約提供7.84萬個職位。不過大灣區的港口擴建速度超過香港且提供比香港更實惠的價格而在疫情高峰期中港邊境關閉期間有部分船舶已選擇了附近的港口香港作為轉運樞紐的地位正在下降。
海事處處長袁小惠表示香港港新冠疫情前的港口費收入每年可有近2億港元但在2023/24年全年的收入僅約1億多港元。對于2022年香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9被指有可能日后跌出頭10名。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今年至10月為止對比2022年吞吐量下跌約13至14%左右而港口活動與全球外圍經濟因素有大影響有部分問題非完全自己能控制到但自由港、追更港、補時港的美譽以及簡單稅制仍是香港港口的優點會再看看是否有任何地方能再提升香港港口的地位。
他又提到香港港口是全中國唯一用普通法的城市故相信對其他國家來說仍然存在吸引力林世雄又指即使香港港口的價格不及大灣區便宜但仍有其本身優勢例如效率高等。林世雄又稱會再研究船務管理、代理、租賃以外的稅務優惠現時未能響應有關稅務優惠的確實數字。被問及32項建議行動是否等于香港政府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林世雄認為各項行動均有標示時間性會顯示不同類別的措施會在何時做到未來會不斷檢視措施成效是否需要更新。另外他亦提到香港港憑優越地理位置和優勢絕對有能力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港口。
另外陳婉雯表示明年內將會研究提供高質量綠色燃料加注可行性及制定行動策略另外在明年起也會與香港海運港口局合力推動業界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培養專才并就構建聯通機場、港口、其他相關物流信息平臺展開顧問研究;投資推廣署會加大力度招納航運公司落戶香港研究重點海運商業領域推行稅務寬減措施期望有助爭取新貨源。
人才方面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陳美寶表示培養人才是重要措施大部分會在2024年起執行會在海運及航空人才培訓基金參與多達9萬人次希望未來受惠人數可大大提升;另外會與大灣區及其他港口合作發掘其他機會例如加深人才和更多資格互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