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海上物流的動態格局中,碼頭運營商是國際貿易的支柱,管理著世界各地港口間復雜的集裝箱流動。
根據來自德魯里公司的DynaLiners millionaire報告,2024年,頂級運營商管理了3.8054億標準箱。這占全球8.76億TEU總量的43%。下面,我們將根據股權份額分析每家運營商的業績、增長和排名。
PSA
2024年PSA以6344萬標準箱領先。與2023年的6100萬相比,增長了4%。這比2022年的6430萬有所下降。新加坡的樞紐地位推動了它的主導地位。自動化和擴展增強了它的彈性。
CoscoSP
中遠海運以5400萬標準箱排名第二。它比2023年的5290萬增長了2%。它在2022年接待了4900萬人次。中國的貿易路線促進了其穩定增長。股權增強了其全球影響力。
China Merchants
招商銀行以5100萬標準箱排名第三。與2023年的5060萬相比,增長了1%。2022年有4800萬人。它的重點是整合。伙伴關系維持了其貿易影響力。
APM碼頭
APM碼頭以4800萬標準箱排名第四。與2023年的4880萬相比,下降了-2%。2022年有5040萬人。中斷影響了性能。可持續投資可能會刺激經濟復蘇。
迪拜世界港口
迪拜環球港務公司以4740萬標準箱排名第五。它比2023年的4650萬增長了2%。2022年有4790萬人。新興市場的擴張推動了增長。它在轉運中心蓬勃發展。
和記黃埔
和記黃埔以4370萬標準箱排名第六。從2023年的4510萬下降了-3%。2022年有4700萬人。經濟挑戰影響了業績。技術投資可能會扭轉頹勢。
MSC/TIL
MSC/TIL以4200萬標準箱排名第七。從2023年的3580萬猛增了17%。2022年有3370萬人。在歐洲和非洲的擴張推動了增長。它推動了垂直整合。
ICTSI
ICTSI以1220萬標準箱排名第八。它比2023年的1170萬增長了4%。到2022年,這一數字為1100萬。新興市場推動了它的成功。它擅長小眾端口。
CMA CGM
CMA CGM以1010萬標準箱排名第九。與2023年的940萬相比,增長了7%。2022年有730萬人。終端業務擴大了其控制。它集航運和物流于一體。
SSA Marine
SSA Marine以870萬標準箱排名第十。自2023年以來一直持平。2022年有880萬人。北美港口為其穩定奠定了基礎。基礎設施升級可能會提振未來的銷量。
綜上所述,2024年的數據顯示了一個以整合為標志的行業,盡管各自的表現各不相同,但排名前10位的運營商保持了43%的全球股權調整吞吐量份額。雖然PSA、中遠海運和招商局等亞洲巨頭提供了穩定性,但MSC/TIL和CMA的動態增長帶來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