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正在研究一項可能引發勞工抵制的重大政策調整,該國政府正在研究一項提案,允許主要港口當局外包許多內部服務,特別是引航和拖運活動,以提高效率,降低用戶成本。
此舉正值行業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海運公司)不斷呼吁降低海運費用之際,他們辯稱,這并不代表定期直航的競爭性運營環境。
根據行業觀點和估計,印度港口的成本遠高于科倫坡或其他亞洲港口。
印度政府最近公布了一項名為“Amrit Kaal Vision 2047”的長期海事發展計劃,該計劃已經認識到需要采取新的政策措施來提高國內港口的競爭力。
“港口也可以考慮將引航和拖航等服務外包給第三方服務提供商,”該文件稱。
它進一步指出,“作為一個政府機構,主要港口必須在某些限制下運作,這可能會限制經營業績和效率。”
該文件繼續解釋道:“外包可能會提高運營效率,從而降低提供服務的成本。”
此外,據政府稱,一些主要的全球港口,包括新加坡和杰貝勒阿里,已經采用了這種“外包模式”的運作。
“主要港口正面臨著與系留拖船相關的多重挑戰,如高昂的維護成本、自有拖船的低可用性、由于缺乏適當的維護和保養而頻繁發生的故障、工會化的人力,”愿景文件建議。
“港口與拖航服務運營商簽署許可合同,運營商直接向船東收取服務費用,”它補充說。
盡管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有了顯著改善,但港口停靠費用的上漲越來越被視為希望在印度海岸增加更多直接??康母删€承運商的一個阻礙。
到目前為止,印度將一些港口發展成地區轉運中心的努力并不成功,其中DP World Cochin或Vallarpadam碼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在印度建立轉運中心還將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托運人和船舶運營商的要求,”這份名為“Amrit Kaal Vision 2047”的文件稱。
它還指出,“已經對關鍵參數進行了評估——吃水深度、與海上航線的接近程度和腹地連通性,以確定哪些港口有潛力成為印度的轉運港”。
印度在4600英里的海岸線上有12個主要或公有港口和大約200個小港口。
根據Container News獲得的港口數據,截至3月底,印度港口(主要/次要)在2022-23財年的貨運量約為1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