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清晨,完成22.8萬噸鐵礦石卸載作業的40萬噸超大型鐵礦石船“礦石廈門”輪,在莆田海事部門保障下安全離泊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9#泊位。今年前十月,莆田東吳港區貨物吞吐量4520萬噸,同比增長31.1%,提前2個月超越去年全年貨物吞吐量,刷新了東吳港區開港以來的最高紀錄。
東吳港區作為福建省打造的東南大宗散貨樞紐港,由東吳、羅嶼、盤嶼3個作業區和湄洲島作業點組成,重點發展煤炭、礦石等大宗干散貨運輸,兼顧旅游客運。為服務國際國內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莆田海事部門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提供“網上辦”“預約辦”“郵寄辦”“專員辦”等服務舉措,打造船舶口岸通關“加速度”。同時,提升海事航海保障能力,開展“VTS(船舶交管系統)+海巡艇+無人機”一體化護航,及時發送寒潮大風等惡劣氣象海況信息,做好船舶交通組織,保障船舶進出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東吳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羅嶼作業區著力構建東南地區礦石交易中心,構筑對臺交流合作紐帶,促進臺灣航運貿易往來,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截至11月14日,莆田海事部門已保障羅嶼作業區49艘次對臺直航船舶安全進出港,鐵礦石吞吐量達289.2萬噸,成為臺灣在大陸的鐵礦石最佳中轉港口和儲運基地。
莆田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聚焦莆田市“東南大宗散貨樞紐港、海西產業集群工作港、世界媽祖文化旅游港”三港定位,加快服務建設現代化港口,深化兩岸人文交流及各領域融合發展,為支持莆田市“通江達海戰略港城”建設努力提供堅強有力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