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清晨,秦皇島港海面上波光粼粼。河北港口集團宣傳干事鄭鈞早早在煤五期碼頭岸邊架好三腳架和相機,等待他的“老朋友們”。“來了來了!”伴隨著相機的咔嚓聲,海鷗親俯水面、停落纜繩、振翅高飛的生動場景被一一記錄下來。
“上班20年來,我親眼見證了港口環境的變化。如今,水清灘凈、魚鷗翔集,這正是我心中的美麗海灣!”鄭鈞欣喜地說。
“構筑綠色樞紐、共享碧海藍天”一直是河北港口集團的理念,2024年12月,秦皇島港灣區成功獲評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成為國家首批港口產業型美麗海灣。
陸海統籌,強化環境治理
渤海素有京畿海上門戶之稱,是秦皇島市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的天然優勢,也是秦皇島港賴以生存的根本。近年來,河北港口集團堅持陸海統籌,持續實施海洋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強化水污染防治,全面推動含塵污水高效處置,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氣凈、港美”的世界一流綠色港區。
全面開展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封堵、取締所有設置不合理排污口,封堵碼頭面排水孔,從源頭確保一滴污水不入海;建設3座含塵污水處理廠,100%收集港區含塵污水,經深度處理達到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后,用于港區煤炭除塵;建設儲水沉淀池,堆場內雨水經排水溝匯入含塵污水集水池進行凈化后,用于港區道路沖洗和綠化澆灌;首創移動式壓濾系統,就地對沉煤池內煤泥水進行壓濾處理,最大處理效率達4立方米/小時;嚴格落實油品作業全過程溢油風險防范措施,加強港作船舶加油過程中的油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全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健全機制,匯聚監管合力
“昨晚風大,我得去現場瞅瞅。”河北港口集團秦港股份九公司生產服務部副部長劉志強早早來到碼頭前沿查看情況。
作為一名“灣長制”網格員,除日常工作外他還負責煤五期觀海公園附近1公里海灣巡護工作。每天早晚,他都要對責任區海灣進行兩次巡護。
沿著觀海公園一路向東,走上防波堤,劉志強仔細查看著。看到海面上有漂浮垃圾和水草,他就立即拍照并將照片和位置上傳至微信“海域清撈管理群”,通知清撈隊清撈。
秦皇島港海岸線長31.03公里,占全市海岸線總長度的近五分之一。2018年,河北港口集團全面推行“灣長制”,以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為原則,建立覆蓋整個港區的海岸沿線綜合監管體系,定期清潔海岸線和港池水域,開展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和岸線灘涂植被修復等工程。配備灣長及網格員百余名,對現場發現的問題逐一建賬、整治、銷號,確保每延米海岸線有人監管、有人負責。同時,組織專業隊伍開展海域常態化人工清撈工作,高標準清撈海域及港池區域內漂浮垃圾、浮沫、雜物及輕質油污,并通過現場檢查、視頻監控,檢查監測海域及清撈工作情況,確保海洋垃圾全時段“無積存”。
為全面掌握港口近岸水質,河北港口集團委托專業檢測機構每年開展三次港口近岸海域多點位水質檢測,重點檢測重金屬離子、懸浮物、石油類、COD、亞硝酸鹽、硝酸鹽等主要水質指標,確保灣區水質達標。2019至2024年,秦皇島港海灣水質優良比例均達到100%。
人海和諧,提升親海體驗
聽海公園內,煤碼頭“長”出荷花池;閱海長堤上,文字記錄著港口的發展歷程;觀海公園里,花團錦簇、燕語鶯啼,職工休憩娛樂獨具“天地”;向海公園內,由廢舊港口設備加工而成的“天行晷”展示著港口人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處處風景,匯聚成秦皇島港美麗海灣新篇章。
2024年,秦皇島港東港區煤三期碼頭、煤四期及擴容碼頭、煤五期碼頭獲評全國首家“五星級”綠色港區。同年,秦皇島港煤一期及擴容、煤二期碼頭通過“四星級”綠色港口現場評審。秦皇島港以評促建,不僅帶動海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向好,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也為市民們提供了親海近海的生態空間。
海風輕拂,咖啡香濃,吸引不少游客來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壹山樹咖啡館打卡。“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港口庫房、鍋爐房,如今是這么美的一處城市會客廳。”陜西游客王南沉浸在這片濱海空間帶來的愜意之中。
推動人海和諧,還要因地制宜。河北港口集團著力打造“一核兩翼”,兼具生態、休閑、游憩等功能的親海景觀格局。在西港開埠地,依托百年秦皇島港開埠地文脈資源,突出帆船、游艇、沖浪等獨具港口文化特色標識;在東港區,突出煤炭專業化碼頭大型機械設備、防波堤觀海平臺和口袋公園等大工業或親海景觀展示;在西港集裝箱港區,突出集裝箱碼頭參觀廊道等現代化國際貿易港特色,將百年秦港歷史人文與“大船、大機、大吞、大吐”的港口恢弘氣勢有機結合。2024年12月,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我們將錨定世界一流港口目標,不斷提升港口生態建設水平,在秦唐滄‘三港四區’因地制宜、梯次推進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智慧高效為導向的美麗海灣建設,為新一代綠色生態海灣建設貢獻‘河港方案’。”河北港口集團衛生環保部副部長馬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