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臨港區、阿里速賣通與山東港口物流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共建華北最大單體出口一體化物流園區。根據協議,三方將在擴大電商集聚效應、打造“端-端”全程物流服務、拓展海外物流網絡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建設一座涵蓋攬收、分撥、倉儲、集運、干線倉等為一體的智能化物流倉庫,打造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現代物流和跨境電商產業基地。
這一合作不僅是山東港口持續布局東北亞物流樞紐的關鍵一步,更折射出其從傳統港口向“智慧物流+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深遠意圖。
放眼山東漫長海岸線,山東港口威海港憑借毗鄰韓日的地理優勢,成為中韓貿易的“黃金通道”。此次合作共建的韓日流向倉將顯著提升山東港口對韓日市場的物流時效——包裹從威海倉發出后,3至5天即可送達韓國消費者手中,效率比傳統海運模式提升近70%。對于山東港口而言,此次合作不僅是硬件擴容,更是通過“物流+電商”的深度綁定,將區位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鞏固其作為東北亞國際物流樞紐的核心競爭力。
據媒體報道,威海臨港區已形成海運快件監管中心、跨境電商產業園等載體,2024年全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53.8%。新物流園區的加入,將進一步吸引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服務商集聚,形成以港口為支點的產業集群。
這種“港口+園區+電商”模式,不僅直接拉動倉儲、運輸、報關等配套產業,更可能催生跨境金融、數據服務等新興業態,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參與該項目,有助于港口企業實現從“運輸節點”向“產業平臺”的升級。
再看阿里速賣通,作為全球頭部跨境電商平臺,其選擇與山東港口合作,看中的是其對韓日市場的輻射能力。韓國是速賣通的重要市場,而威海港依托“四港聯動”(威海港與韓國仁川港、平澤港、群山港聯動)機制,已形成穩定的中韓跨境物流通道。此次合作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山東港口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對內銜接華北制造業產能,對外暢通韓日消費市場,助力中國商品高效出海。
近年來,全國港口競爭日趨激烈,事實證明,單純依靠貨物吞吐量的增長已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山東港口通過此次與電商平臺、地方政府共建生態,為突破傳統港口“單點服務”模式,構建跨區域、跨產業的協同網絡蹚出了路徑,有利于實現從“物流通道”向“價值鏈整合者”躍遷升級。在東北亞地緣經濟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這種以港口為紐帶、鏈接產業與全球市場的創新實踐,或將成為中國沿海港口突圍的一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