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寶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扶風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距西安市區110公里,西距寶雞市區90公里。寺廟占地面積120畝。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1981年,寶塔半壁坍塌,經報請中央政府同意,1987年,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四枚佛指舍利與2499件大唐國寶重現世間;1988年依明塔原樣真身寶塔復建落成,法門寺對外開放。法門寺分為兩部分:唐代風格的舊址建筑群(法門寺院和珍寶館)與新建文化景區。舊址建筑群包括銅佛殿、大雄寶殿和真身寶塔等建筑,整體采用以塔居中,殿在塔后的“塔廟制”布局設計。新建文化景區內則有法門寺塔、地宮、合十舍利塔以及法門寺博物館等重要建筑。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