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對HMM的初步競標結束后,赫伯羅特進入了第二輪競標過程,引發了當地關于這家旗艦航運公司的外資所有權的辯論。
股東們認為,協同效應將為他們帶來更高的價值,而行業機構則擔心,如果赫伯羅特的收購成功,他們將失去物流技能和資本。但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受益者將是托運人。
HMM40%的股份目前由國有銀行韓國產業銀行(KDB)和韓國海洋商業公社(KOBC)持有,該股份的競標一直是初步競標的主題,SM Line預計將成為競標過程中的關鍵競標者。
歐洲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赫伯羅特能將40%的股份轉換為控股股份,使其完全控制HMM的資產,這將導致頂級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劇。
Xena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認為,未來航運公司將希望降低他們的時段成本,而對于赫伯羅特來說,出售HMM代表著“放棄更昂貴的定期包機交易的機會,它將看到其機隊規模和效率的重大升級。”
Hapag將獲得24艘運力超過20000 teu的大型運輸船,其中一半是自有的,另一半是租來的。另外12艘13000 teu的船已經交付給HMM,還有12艘較小的船也在訂購中。其中9艘是9000 teu甲醇動力雙燃料船。
桑德表示:“航運公司將著眼于單位成本,以降低價格,船舶越大,規模經濟越好,單位成本越低。”最終,這將促進更大的競爭。
半退休的分析師兼咨詢師馬克•麥克維卡(Mark McVicar)補充稱,赫伯羅特必須控制整個公司,才能適當實現任何協同效應。
他說,韓國政府需要決定,是繼續作為旗艦航運公司更好,還是作為更大的合并公司的一部分更好。
韓國政府決定對其股份進行拍賣,這表明政府決定將合并作為更好的策略。
麥克維卡爾說:“如果經歷了韓進的失敗,(政府)認為HMM最好與其他公司合并,那么現在可能是出售的最佳時機。”
他接著說,這是“周期中最現實的出售時機”,因為航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正從疫情爆發的年份中恢復過來,但“它們現在都將受到傷害,因為它們將面臨更大的虧損”。
韓國政府似乎已經確定了合并戰略,引發了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這家外國航運公司是會讓韓國物流業受益,還是會流失人才。
據當地媒體報道,HMM的少數股東支持將其出售給這家德國航運公司。
《韓國時報》報道稱:“據金融業和少數股東協會稱,該集團的一些少數股東通過他們在Naver Cafe平臺上建立的在線社區收集股東代理聲明,旨在支持赫伯羅特作為最合適的收購對象。”
部分股東認為,產業銀行和KOBC的決定“損害了HMM的股東價值”,小股東聯盟代表洪一杓表示。
少數股東預計,如果HMM被赫伯羅特收購,隨著協同效應的實現,股票股息將會增加。
但是,《韓國中央日報》報道說:“產業銀行擔心,如果將國內最大的海運企業出售給外國企業,可能會削弱國內海運產業的競爭力,并導致資金外流。因此,產業銀行傾向于國內買家。”
有人進一步擔心,如果沒有私募股權的支持,國內買家能否籌集到所需的現金,這將“對HMM的穩定和可持續性構成威脅”。
與此同時,人們預計SM Line會競標,但當地報道稱,該公司的母公司Samira Midas無法滿足38億美元的起價。三家韓國競標者——哈林控股(Harim Holdings)、東遠集團(Dongwon Group)、LX控股(LX Holdings)和德國赫伯羅特航運公司(Hapag-Lloyd)進入了第二輪競標。
對初步投標的評估預計將于本周末完成,屆時將宣布哪些公司進入了第二輪競標。
隨后將選出一名優先競標者,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成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