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廣州海關所屬廣州車站海關的監管下,一列裝載著摩托車、液晶電視機、交互智能平板、家具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廣州大朗國際貨運物流堆場駛出,開往蒙古國烏蘭巴托,預計12天后抵達目的地。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運的首列運至蒙古國的中歐班列,將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帶來新的機遇,積蓄新的勢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鐵路貨運作為海運、空運之外連接亞歐大陸的第三種國際貨物運輸方式,在穩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助力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憑借中歐班列開行越來越密的強勁勢頭,不斷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
此次開行的“廣州大朗-二連浩特-蒙古烏蘭巴托”班列,承運了82標箱,重566噸,價值約1439萬元人民幣的貨物,其中有50多標箱都是本地企業廣州大運摩托車有限公司生產的摩托車。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李經理表示:“蒙古國地廣人稀,對摩托車的市場需求十分強烈,通過中歐班列可以將貨物快速運到蒙古市場,海關的高效監管服務幫助企業壓縮了通關時間,降低了經營成本。”
近年來,廣州海關出臺多項舉措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通過出口轉關“無紙申報+自動核放”操作模式,實現中歐班列貨物隨到隨報、即審即放。同時加強關企之間、關鐵之間的聯絡配合,實時掌握中歐班列貨物發運計劃,指導企業利用“艙單歸并”、全國通關一體化等便利措施,快速辦結通關手續。目前,該關監管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到7出2進,共9條的規模,貿易國別輻射西歐、東歐和中亞的30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