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眾籌隨處可見,因此眾籌平臺網站應該嚴格把關,更加謹慎的審核其團隊和產品,讓那些投機分子無空可鉆,確保投資人的資金安全。那么如何才能防止網絡眾籌詐騙呢?
近日,一篇為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眾籌治療白血病的求助信廣為流傳。26歲的謝*學在柏林藝術大學歌劇系讀大四,但突然患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手術費治療費幾百萬,家庭無力負擔,希望好心人出手相助。這篇求助信經過當事人親朋好友的轉發,短短兩天時間內就在國內的眾籌平臺上籌集了超過50萬的金額。
如何防范網絡眾籌詐騙
縱觀國內眾籌整個行業,它的發展史并不長,眾籌只是在近幾年被人們認可和追捧。相對應的法律條文并不健全,更別提對眾籌行業的監管了。筆者認為,眾籌平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信任,相對應的法律責任卻沒有真正落實。所有項目的評估都得靠投資人自己完成,這具有很高的風險性。而且將詐騙項目和創業者的眾籌項目區分開來,的確是很有難度。
目前,在整個行業缺乏統一的規范的情況,如何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呢?筆者認為,這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規避。
首先,投資人在參與眾籌項目時,務必對項目進行認真的考察和分析,防止上當受騙;
其次,發起眾籌的創業者們,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項目的眾籌模式和結構,預估項目的風險以及自己的承受能力,切勿盲目創業眾籌,害人害己;
最后,眾籌平臺網站應該嚴格把關,更加謹慎的審核其團隊和產品,讓那些投機分子無空可鉆,確保投資人的資金安全。